首页 > PPP研究中心 > 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

浅谈PPP结合EPCO方式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运营联动构想

日期:2020-10-23

综合管廊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基础设施,它不属于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中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单一基础设施,而是为这些不同类型的公用事业提供一种公共性和基础性服务的综合设施。由于存在各种入廊管线的开闭、切换;压力、流量、温度、湿度、电流、电压等调控;供水水质、管道内腐蚀性物质监测;继电保护、管线介质流不中断检修等操作运营要求,综合管廊已成为实实在在的有着工艺操控特征的构筑物,是一个呈线性体系特征的完整的生产运营系统。它在建设期除了需要设计和施工实施外,同时集成了设备、材料采购需求,结合运营期的日常管理需求,从而天然构成了EPCO完整的工作链。

综合管廊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在PPP结合EPCO方式下,建设期一般为2~3年,运营期则长达10~20年,政府方实施机构一般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对社会资本方进行适度补偿,可行性缺口补助一般包含政府年度可用性付费、年度运营维护服务费和当年使用者付费数。其中年度运营维护服务费=年度运营成本×(1+合理利润率)×运营期绩效考核系数-当年使用者付费数额,年度运营成本金额在PPP合同中一般会进行明确约定。

社会资本方运营单位应当充分发挥好EPCO方式优势,根据实际运营需求在设计及建设阶段提出专业建议,将运营所需软硬件配套设施等计入到建设总投资中,在建设阶段落实施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1

EPCO模式下综合管廊集约化运营的软硬件配置要求:

可置入综合管廊内的管线主要有高低压电力电缆、通信线缆、燃气、给水、热力、污水和雨水管道,还有路灯电缆、交通信号指挥线路、中水回用管道、供冷管道、垃圾管道、充电桩线缆及其他专用管道。因此,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地下管廊综合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综合管廊内部的信息管理是工程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它应该包括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类入廊管线生产运行信息系统两大部分。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为监视监控系统:应由环境与设备(包括消防、通风、温控、供电、照明、监视与报警、排水、标识)系统、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预警与处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统一平台等构成。

各类入廊管线生产运行信息系统:每一种管线甚至同一种类但不同规格的管线其运营操作和安全监控的方法、要素都可能不一样,因此要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要求分别设置就地与远程控制、特殊目标长期监视、巡回检测、预警与应急联动、信息管理统一平台等。

综合管廊信息管理平台功能需求应包括:

(1)对各类管线生产监控与报警配置所组成的系统进行系统集成,使其分别具备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功能。

(2)对综合管廊廊道环境监视监控系统与各管线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系统进行关联设计,实现应急联动功能。

(3)与各专业管线上位机系统实现联通,接受并执行上位机指令,满足上位机调取、传递、综合处理相关信息的要求。

(4)与各专业管线下位机系统实现联通,向下位机发出指令并通过与下位机信息交换及时掌控及调节管线生产运行指标。


2

发挥好EPCO方式下社会资本方设计单位的作用

(1)在可行性研究设计总造价有效控制前提下,要建立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时沟通及早提出运营软硬件配置需求的意识

社会资本方运营单位应就运营管理需求提出运营相关设施设备采购安装的必要性,并对设计方案提出合理专业建议,由此反过来要求与运营相关的设计、采购、施工应一次性完成。

(2)正确把握“适度超前”。

由于EPCO方式下综合管廊工程运营时间较长(10~20年),社会资本方运营单位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阶段,就运营相关设施设备更新更换预估费用与综合管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进行深入沟通。可研编制单位更应该以科学的态度,以注重设计为根本,综合考虑设置综合管廊适宜的建设及运营成本,取得综合管廊工程造价的前端有效控制与预估效应。

(3)综合管廊工程使用情况应统筹规划,充分考虑设计的全面性。

管线用户规模是要随人口及厂区聚集而逐步放大的,达到设计容量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势必影响入廊费和管线运营费的收取,综合管廊综合效益难以发挥,社会资本回收投资和取得合理回报也难以保证,这将极大地影响EPCO模式的应用。社会资本方运营单位应及时了解综合管廊工程周边规划情况并实地调研核实,提出规划中将来可能新增的用户需求,需预留出足够管廊预留分支接入口,在设计阶段充分做好预留工作,降低运营阶段管廊变更增加建设成本风险。

(4) 充分考虑综合管廊安全运营需要。

运营环境特点包括:生命周期长、内部管线设施的更换周期长、线性分布、距离较长、管廊设施主体位于地下、空间相对狭小、存在照度、氧气、湿度、粉尘微生物、动植物干扰等因素。环境风险因素包括:灾害类风险;环境类风险;设备类风险;人员类风险。

  社会资本方运营单位应根据运营安全需求,对设计方案中安全措施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设计及建设阶段落实到位,避免运营阶段增加相应成本。

(5)充分考虑综合管廊信息化建设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综合管廊信息化管理除了工程本身的相关信息之外,管廊内各种入廊管线的生产运营管控信息解决方案也尤为重要。各种入廊管线不同点位的开闭、切换、分流等操控动作的执行、不同管道的压力、流量、温度等的监视监控;各种线缆中的电流、电压、电磁辐射、接地等的监视监控;对廊道内各类管线及其关键部位的外观巡检与局部详查;保证管线介质流不中断检修的操作要求等,都是综合管廊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中央控制室是实现管线稳定运行和廊道环境管理有机融合的统一的有效管理平台,也是实现管廊内各种管线所有需要监视监控的因素汇集于同一系统内进行集约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3

与EPCO方式下社会资本方建设单位做好联动

(1)建设阶段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导致的施工缺陷及设计单位设计原因导致的施工缺陷,社会资本方运营单位应及时了解,建设阶段督促其形成具体解决落实方案;建设后质量保证期内,重点巡查以往存在质量缺陷隐患区域,及时要求建设单位进行整改,降低运营风险。

(2)项目建设后质量保证期基本为2年左右,社会资本方运营单位在建设阶段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向建设单位购买建设后维护维保服务,申请延长其建设后质量保期。

(3)特种设施设备的质量保期一般较长,社会资本方运营单位可在建设单位采购安装合同审批阶段,提出合理化建议,在采购安装合同中提出有偿延长其质量保证期和维护维养期限,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4)对进入运营后,用户增加后可能会新增设的末端配套设施设备及相应施工工程量,由于其建设标准及造价审核标准与建设阶段基本一致,所以,社会资本方运营单位建设阶段需充分了解建设单位相应设施设备施工报价,对其采用不平衡报价可能会导致审计金额偏低的,应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调整。